人才學習與發展

人才培育

人才是公司永續發展的重要資源,智邦的理念是以人為本,鼓勵每位員工自主學習。根據公司的成長方向、組織需求以及個人績效要求,制定年度訓練計畫,協助員工進行學習發展,透過內外部訓練課程及各類學習活動,培育優秀員工,以提升公司營運效益。內部訓練分為六大領域,包含:(N)新人訓練、(E)工作效能、(P)專業知能、(Q)品質管理、(H)環安工衛、(M)領導管理;外部訓練則視需要,指派員工參加外部專業機構主辦之課程或研討會,提供員工良好培訓機會;為強化語文競爭力,每年提供每位員工固定金額的外語訓練補助,協助同仁提昇個人工作績效與團隊競爭力,2023 年智邦榮獲SGS《ESG Awards:人才發展獎》肯定。

培訓架構

為利課程進行,公司打造專屬訓練教室,同時提供線上學習平台LMS(Learning Management System),提供同仁跨時間、空間、便捷的學習系統。為監控學習成效並確保整體學習運作順利,訓練單位每月月底確認下月課表,並定時統整學習報表。依盡職調查結果,智邦集團2023 年度總計訓練時數為69,281 小時,完成訓練人次達35,828 人次,平均每位員工學習時數約為13.1 小時。

各階層每人平均學習時數

總結來說,智邦的訓練不只侷限於課堂中,我們的價值主張為「自主學習」,每位員工能自發性學習新技術,透過專案、工作指導、職務代理、產品開發會議等,不限於教室、課堂中,遇到需求學習時能自主性邀請專家授課討論,真正為解決工作問題而學習成長,累積寶貴的實務經驗。

智邦的員工組成多元,教材編制上因應多元種族增加英語版本,數位教材亦增加英語發音,公司內部宣傳、期刊等公告公開資訊,列出中英文說明,並針對菲籍同仁,設置外語公告於宿舍中。另外在性別平權上,提供相同的工作機會和各職務及所需能力之教育訓練,不因男/女性別而有所差異,學習狀況統計如下:

智邦包含研發與製造,研發人員中男性比例較女性多,2023 年度專業知能類訓練佔多數,故訓練時數與人數比例相符。鈺登的兩性平均學習時數差距非常微小,昊陽天宇與越南智邦因產業屬性,部分工作以勞動力為主,男性機台操作訓練比例高於女性。

為促進人才發展,公司透過以下方式和策略,幫助員工成長和發展,同時也提高公司的競爭力和經營績效。

為完善企業內部知識與經驗傳承,同時也讓專業人才有其他發揮的舞台,公司規劃內部講師養成專案。人資單位建立內部講師制度與辦法、提供內部講師培訓課程,同時規劃讀書會、主題餐會、講師郊遊趣、教師節特別企劃、優良講師遴選與頒獎…等活動,塑造積極正向的內部講師氛圍,建立樂於分享、樂在學習之組織文化。

在持續的努力下,智邦培育的內部講師在職者總計107 位,2023 年於公司授課81 堂課程(含數位課程),總計訓練人時共13,508 小時,佔智邦總體訓練時數約34%,課後總滿意度為94 分(滿分為100 分);昊陽天宇認證講師在職者14 位授課48 堂課,總計訓練人時12,741 小時,佔昊陽天宇總體訓練時數約85%,課後滿意度平均為95 分(滿分為100 分)。

智邦重視每位人才,提供的培訓活動不依年齡、性別、職務而有所不同,2023 年度台灣、大陸地區及越南智邦依不同年齡族群受訓時數及人次統計如下:

另外針對退職後的培訓活動,2022 年台灣地區(智邦、鈺登)舉辦了一系列關於退休後生活的講座、體驗失智老人活動、如何自我照顧及照顧失智症者等,2023 年則以財務規劃為主題舉辦2 場講座,協助員工建立良好理財觀念以及早進行理財規劃,共計223人次參加,訓練人時446小時。詳細說明請參閱「4.1 人才吸引與留任- 員工關懷」。

除了符合客戶需求,取得國際安規認證外,在各類品質系統要求下,公司實施相關訓練,並取得對應的認證資格。

  • 產品品質類:ISO 9001:2015 品質管理系統、TL 9000-H R6.3/R5.7 電信業品質管理系統、IECQ QC080000:2017 HSPM 有害物質過程管理系統的驗證。
  • 職安衛管理:ISO 14001:2015 環境管理系統、ISO 45001:2018 職業安全衛生管理系統驗證、ISO14064-1:2018 溫室氣體盤查。
  • 能源管理類:ISO 50001:2018 能源管理系統(智邦本廠與昊陽天宇)
  • 安全(Security)管理類:AEO(昊陽天宇)、ISO 28000:2022 安全管理系統(智邦竹南廠、智邦本廠、智邦RMA 廠)
  • 營運持續類:ISO22301:2019 營運持續管理系統(智邦本廠、智邦竹南廠)

為落實「一開始就將事情做對」(Do the right thing right the first time)的精神,於產品實現過程中,智邦於生產線內部建立訓練教室,新進直接人員入職後須接受第一天的通識必訓課程及為期四天紮實的產線訓練課程,包含:全職人員、外籍移工及派遣同仁。課程的內容除了學習基礎理論(學科)之外,還需接受各站實務操作課程(術科),每項學習科目皆需達到通過的標準取得認證資格後,始可至產線進行OJT 培訓(On the Job Training),在工作現場由技能嫻熟的同仁帶領新員工做中學的指導訓練,再經由該產線主管的評核,確認該新人崗位技能的學習成果是符合智邦的品質要求,始可正式上崗作業,品質管理於一開始就源頭管理,避免因新手而造成生產過程中的品質風險。

2023 年總計完成產線新訓的新進同仁共902 人次、訓練時數達28,864 小時,其中派遣同仁共計645 人次,訓練時數20,640 小時。昊陽天宇與越南智邦秉持相同概念,新人於訓練教室培訓時由該站主管教導該站技能,下崗位實際操作由部門主管確認完成才可於產線獨立作業,並於一周內完成訓練。

智邦公益館「Podcast 新浪潮~ 時尚老人邀您一起瘋青春」

智邦公益館協同合作夥伴「嘉義市政府衛生局」,再創樂齢播客新浪潮。用兩年的時間引領嘉義時尚老人「On air !」,於9/16-9/17 在嘉義市「有事青年實驗室」舉辦活動成果展。智邦公益館2022 年成功打造「時尚老人on air」Podcast 頻道。2023 年,智邦公益館希望這群「壯世代」能透過專業培訓與分工,進化成一個可自行運作的製作團隊,繼續一起將自己的生命故事透過新媒體好好「說」給大家聽,也藉此擴大影響每個壯世代都能懂得享受並開創不一樣的勇壯人生。

志工行動

智邦持續匯集員工的力量,推動不同面向的志工行動,鼓勵員工投入不同議題的志工服務,期望員工發揮影響力,共同朝向多元共融的目標前進。

智邦鼓勵員工學習付出、服務他人,創造生命價值與意義,員工可以自主選擇參與智邦集團內部或外部所舉辦的志工行動,2023 年共有14 位員工自主公益,志工總時數89 小時,服務內容包括老人養護中心、履歷檢診、國小聖誕義賣活動、偏鄉學童國語補習等。

5 月帶領同仁及眷屬,前往台東參訪及陪伴智邦長期友好的公益夥伴【孩子書屋】與【金崙友善工坊】。上午參訪孩子進入職場前的育成中心「黑孩子黑咖啡」,了解在書屋長大的孩子受與施的成長歷程,以及將所學的專業與技術回流服務台東社區之善循環行動。接著認識全台第一座由孩子、社區、社會大眾出錢出力,共同建造而起的鋼構土磚屋「青林書屋」,供給書屋的孩子讀書、用餐,以及自給自足菜園。下午金崙友善工坊之身心障礙朋友們發揮所學的專長,帶領同仁、社區居民一起體驗手作,包含:排灣族katakata 琉璃珠的串珠手鍊、自製手抄紙、雞蛋糕製作等,身心障礙朋友細心的教學,帶領著同仁逐一完成義賣作品。第二天參與【金崙友善工坊】舉辦的「520 與礙同行,健康齊步走」公益活動,智邦的同仁陪伴行動不便的身障朋友,從台東縣大武鄉大武多功能活動中心出發,途經最美的南迴公路,完成5.4 公里的路程。透過同仁的陪伴以及鼓勵,成功抵達終點站-大武之心南迴驛。「智邦有愛,社會無礙」,智邦科技及智邦公益館一路走來十分關懷社會,持續創造更多的美好,員工與眷屬參與19 人次,志工總時數152 小時。

台北聖安娜之家的多重身心障礙的孩子們,因為COVID-19 無法外出活動,等待了多年的時間,疫情終於解封。出發前為了讓同仁更了解孩子拉近彼此距離,特別請聖安娜之家的老師協助準備同仁與孩子配對名單、以及每一位孩子的特質與注意事項,6月30 日智邦的志工們陪伴孩子走進基隆海洋科技博物館,穿梭在各樓層的展廳闖關,近距離的觀賞海洋生物、參與現場互動體驗、協助孩子用餐,餐後同仁們協力教保老師推著輪椅到廁所更換尿布、過程中安撫孩子開心的情緒,同仁也透過簡單的說明、仔細地聆聽與孩子互動對話。活動結束後,同仁分享著孩子們的實際年齡雖然已不是小孩子,但從眼神與對話中卻有著孩子般的純真與可愛。雖然孩子們的身體不便,卻沒有因為這些不便而讓這群孩子遺失笑容,也希望孩子常有機會外出看看這個世界,更期盼有更多的人進來認識以及理解。讓障礙不再是標籤,並共同創造理解、尊重、平等以及共融的環境。員工與眷屬參與14 人次,志工總時數98 小時。

《很高興認識你!一場友善平權的藝術展覽實驗》8 月智邦藝術基金會邀請「天主教台南市私立蘆葦啟智中心」、「天主教中華聖母社會福利慈善事業基金會」、「天主教白永恩神父社會福利基金會」、「台灣福氣社區關懷協會」、「阿寶教育基金會」、「天主教仁愛社會福利基金會」、「新竹市私立愛恆啟能中心」等七大社福團體協作,運用藝術的開放性與實驗性,以主題策展帶領機構服務對象接觸藝術。透過藝術家與身心障礙朋友之間的多方對話,開啟不同群體對展覽的想像與創作,搭建一個跨越生理、心理、成長背景,讓社會大眾與身心障礙朋友皆可以共同參與、交流的展覽。展覽期間更結合智邦視障咖啡師進行手沖咖啡義賣行動,智邦志工6 人次協助展覽介紹說明、引導民眾與作品互動、協助民眾填寫問卷、協助視障咖啡師、手沖作業補給,期盼以藝術縮短身心障礙者、藝術創作及觀眾的距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