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邦公益館

不只串聯各地的「金」更串起彼此的「心」

智邦運用在網路通訊的核心能力,成立經營「智邦公益館」(www.17885.com.tw)平台,為公益團體縮短數位落差,協助全台社福團體進行線上募款、活動宣傳、志工招募及物資募集等。

縮短公益團體數位落差

智邦公益館線上募款

智邦公益館截至2023 年底為止,總計擁有409 個公益團體會員,與30 萬名個人會員。智邦科技自行吸收了網站所有營運成本,讓公益團體在平台使用上無負擔。2023 年總共協助531 個募款專案募款,透過智邦公益館網站捐助全台公益團體及募款專案總金額為 2,580 萬元。且除了讓公益會員有更多曝光、也發揮平台的連結作用,促進公益團體橫向溝通,推動跨界跨單位的專案推進,不只是針對單一公益會員,而是希望以議題為導向,整合相關公益會員所長,使公益會員可以在不同面向獲得關注度。

社團法人台灣公益服務協會

台灣公益服務協會自2003 年成立以來,一直以「急難救助」為主軸,近五年來,隨著社會環境的變遷和新興社群媒體時代的來臨,許多不同模式的募資管道和平台應運而生。公益服務協會因此同步推動更多元的行動,使各種議題和問題在早期就能被意識到、被看到或被預防,從而提升後續解決和協助的效果。因此,協會在關懷弱勢的基礎上,還選定了三大公益主軸:「教育增能」、「樂齡自立」和「多元共融」。

在「教育增能」主軸上,從兩大面向切入:教育陪伴者增能與陪伴、閱讀推廣;在「樂齡自立」主軸上,從基本的生理需求滿足,進一步到心理需求的照顧,為長輩打開老後的人生百寶盒,創造自立尊嚴的第三人生;在「多元共融」主軸上,透過不同活動模式,推動不同族群共融。

2023 年台灣公益服務協會捐贈範圍包含急難救助及公益專案合作,總捐贈金額694 萬元。

急難救助

1. 急難救助通報

台灣公益服務協會在2023 年總計協助了181 個急難家庭,總協助金額194 萬元,此部分金額來自網友透過智邦公益館平台的小額捐款。

2. 急難及脆弱兒少助學補助

協會於2023 年起與財團法人普仁青年關懷基金會合作,針對因家庭近半年遭逢變故的經濟弱勢或脆弱家庭之國、高中生提供助學補助。2023 年補助20 人次,共18 萬元整。

教育增能

教育單位或是第一線教育工作者是影響學習的關鍵人物,協會希望透過教育專案合作,陪伴教育工作者增加教學量能,發展以孩子為中心的教育環境,帶領孩子認識世界,將知識與生活接軌,培養孩子解決問題的能力以面對未來的種種挑戰。

為鼓勵教育現場的老師帶領孩子認識SDGs 議題,並融合於教學當中,台灣公益服務協會認捐75 份由臺灣童心創意行動協會(DFC 臺灣)於2023 年所開發的永續發展目標(SDGs)議題教具《日日挑戰:透過 DFC 學習法,實踐永續好點子》,並藉由2場線上工作坊推廣教具,吸引了共56 位老師參加,讓第一線教師學習如何運用此套教具將永續議題輕鬆、貼近生活的帶入課堂,後續能利用SDGs 議題教具結合DFC 教學法,將永續議題帶進課堂中,讓永續觀念注入校園。

台灣公益服務協會與瑩光教育協會合作偏鄉學校長期入校陪伴計畫,由教學經驗豐富的陪伴教師,以直接進入學校的方式,陪伴學校找到發展優勢、解決課程發展問題,也透過陪伴的過程幫助教師找回教學的自信與熱忱、活化教學現場。 2023 年台灣公益服務協會支持4 所偏鄉學校:宜蘭縣蘇澳鎮永樂國小、臺東縣太麻里鄉大溪國小、桃園市立仁和國中、雲林縣北港鎮好收國小。

為了讓兒少照顧的第一線工作人員有更好的工作條件,協會連續兩年持續支持台東孩子的書屋「夥伴發展計畫」,2023 年,在台灣公益服務協會指定支持下,改善了一線老師與主管等在內,整體薪資偏低的狀況,調薪人數達32 人,其中以一線服務夥伴人數最多,其次二級、一級主管,整體平均調薪幅度為11.82%。並為需要適應異鄉的東漂夥伴提供過渡性宿舍。協會期望能翻轉舊捐助思維,透過制度與指標的建立,讓第一線工作人員能看見自己的努力,並得到合理的報酬,無後顧之憂地提供孩子們更安穩而正向的陪伴,為孩子撐起一座穩固的家。

專業的陪伴是照顧工作最重要的核心,而兒少照顧的起點,是如何給予這些專業照顧者更充分的支持,台灣公益服務協會2023 年支持蛻變方成事協會「萬8 計畫」,期待透過計畫,減緩兒少安置機構現場的照顧壓力,並提供生保員更合理的勞動條件,也期盼這群孩子都有一次好好長大的機會。

技職教育為培育國家未來技術人才的重要來源,然而社會風氣普遍「重學術、輕技職」,技職生十年來減少十八多萬人,導致台灣重要的技術人才逐漸消失。為了摘掉社會大眾有色的眼鏡,扭轉社會對技職教育的既定印象,協會特別支持Skillsfor U 社團法人國際技能發展協會,前進阿布達比,紀錄台灣代表團參加2023 年亞洲技能競賽,透過影像,訴說技職國手們的故事,並透過新聞媒體、YTr、社群等合作,讓社會看見技術職人的專業與精神,引導更多青年投入技職學習!總計拍攝5 支影片,包含開幕式、閉幕式及競賽期間影片,總觀看人數超過30 萬人次。

閱讀推廣

為縮短城鄉教育資源落差, 開展更多元的學前教育,台灣公益服務協會與展臂閱讀協會合作「學齡前兒童閱讀推廣」,將2,180 本童書送進19 處偏鄉醫療單位的候診空間,另在新北市平溪衛生所設置閱讀空間,由醫療人員向家長說明及示範親子共讀的重要性及秘訣,透過親子共讀,協助幼兒心智能力與認知發展,降低偏鄉兒童發展遲緩的比例,增進偏鄉家庭內的情感連結。

偏鄉幼兒教育長期面臨閱讀資源短缺、師資流動率高等挑戰,協會與東華大學社會參與中心合作,由協會捐贈200 本不同主題的童書給花蓮鳳仁國小附設幼兒園以及壽豐鄉立幼兒園,並由東華大學社參中心結合該校幼兒教育系、教育與潛能開發學系,共同推動幼教語文主題課程以及改進學習區,給予幼教老師長期而穩定的支持。希望透過長期的軟硬體資源投入,透過精彩豐富的圖書,激發偏鄉孩子們對於閱讀的興趣與好奇,並增進其詞彙量、認知和情感發展。

喜歡閱讀的孩子不見得喜歡寫作,喜歡寫作的孩子必定喜歡閱讀。協會攜手鹿樂平台,邀請泰雅文學作家瓦歷斯. 諾幹前往新竹縣五峰鄕花園國小、新竹縣葛菈拜民族實驗小學,進行為期四周的閱讀寫作課程,不僅為孩子上寫作課,也為偏鄉老師提供研習課程,帶領偏鄉教師學習如何幫助孩子啟動寫作的原動力,找回寫作的自由與能力,日後發展出屬於學校的閱讀教學計畫。

為推動偏鄉學齡前兒童閱讀習慣養成,台灣公益服務協會特與台灣展臂閱讀協會、台北醫學大學醫師、嘉義市衛生局合作,透過視訊方式,讓嘉義市長輩在北醫醫師的引導下,與澎湖幼兒園的幼兒進行遠距共讀。

過程中以對話式共讀模式,提高幼兒的口語參與度,不僅能讓學齡前的幼童透過互動與閱讀增加辭彙量、拓展認知發展、提高視覺素養,同時也藉由與幼兒的互動,刺激長者腦部,預防失智,提升成就感及幸福感。同時透過挑選繪本,將失智症、永續相關議題置入,達到失智預防、老幼共讀、永續扎根三重效果。總共進行8 場線上共讀活動,嘉義市長輩共有50 人次參與,服務總時數25 小時。

時尚老人On Air

台灣公益服務協會與嘉義市政府衛生局合作的「時尚老人on air」計劃,歷經2022 的培訓與成果展現,2023 年將樂齡自立計畫繼續延伸,針對16 位長輩,邀請專業講師舉辦了總計2 堂(共4 小時)的通識課程,以及8 堂(共12 小時)的進階課程,讓長輩不再單純是播客,而是深化讓長輩依據自己興趣或專長,透過分工與培訓,進化成一個可自行運作的製作團隊,讓好節目不間斷,一起呈現銀髮價值與社會力深化,希望藉此影響每個樂齡者懂得享受並開創不一樣的樂齡生活。2023 年總計上架27 集Podcast 節目,累積下載數 1,169。

自立支援照顧理念推廣

「自立支援」近年在台灣成為照顧顯學,但自立支援照護方式目前缺乏有脈絡的整理與推廣方式,故協會攜手長泰老學堂透過多重管道,如Podcast、Youtube、TikTok、實體講座等方式,來推廣自立支援照護。2023 年總共錄製了66 集podcast 節目,總計累積下載數合計為 15,505 次 、累積不重複下載數合計為8,465,29 集Youtube 影片,累積觀看次數125,004 次,另在嘉義、雲林及新竹辦理3 場實體講座,總共179 人次參與。

長者關懷照護

到宅沐浴車支持:在長照服務中,偏鄉家庭的經濟狀況大多十分窘困,支付照顧相關費用更是拮据,協會在2023 年,持續支持愚人之友基金會,提供長期臥床者與行動不便者,專業、安全及有尊嚴的到宅沐浴車服務,總計協助12 萬元,除了改善失能者生心理狀態、增進日常生活品質,更重要的是緩解照顧者的壓力,給予最有力的支持。養護中心醫療器材捐贈:高齡照顧也是台灣公益服務協會關心的議題,協會2023 年協助新竹在地伯大尼老人養護中心,包括6張電動病床、血壓計、額溫槍等醫療相關器材,讓照顧者更無後顧之憂,並提供大型營業用冷藏冰箱,解決生活物資冷藏空間不足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