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教育推廣

財團法人智邦藝術基金會

2023 年藝術基金會共投入金額新台幣5,308,563 元,其中4,000,000 元為新竹市政府勞務委託經營新竹市鐵道藝術村費用。智邦藝術基金會根據過往累積的經驗,轉化成實際行動,致力推動四大使命:推廣文化藝術教育、建立台灣藝術人才資料庫、推動藝文社區總體營造、建構文化創意藝術社群。

推廣文化藝術教育

2023 年藝術基金會在推廣文化藝術教育上,聚焦在「全人教育」和「平權共融」兩個議題上。基金會相信以藝術為手段,是可以建造思辨能力及推動大眾趨於共融;因此我們以「促進者」自居,整合既有資源,和夥伴共同打造可以討論多元議題的環境。

賞識思維教育推廣計畫

2021 年起基金會在「推廣文化藝術教育」這個任務上,希望回到本質上討論「如何讓大家更親近藝術」,和大眾站在一起改變對於「觀看藝術」的既定印象。和大眾互動的過程中,基金會理解大家不是無法親近藝術,而是沒有親近藝術的方法。因此,調查國內外普遍用來輔助大眾觀看藝術的方法裡,基金會選擇了由哈佛大學教育研所提出的「賞識思維Artful Thinking 」概念。這套概念包含了6種基本特質:【提問與探究】、【觀察與描述】、【比較和連結】、【發現複雜性】、【探索觀點】、【證據與推理】,讓基金會有機會協助觀賞者採用任何學科都會使用的「SEE THINK WONDER 看一看想一想 問問題」基本架構,循序漸進地發展出適合自己的親近藝術的方法。2022 年基金會把賞識思維推廣應用在傳統文物;2023 年基金會則把賞識思維推廣拉回當代藝術,結合基金會的當期展覽,採用引導方式和展覽參觀者互動,透過引導鼓勵大眾用不同的感官觀察感受展覽,同時練習對展覽、展品、展示方式、創作概念、創作手法、藝術家等面向提出問題。提問練習讓參觀者可以把自己所見所聞,轉化推敲成問題,再從問題去探詢答案。同時,對於藝術家而言,先接受參觀者的提問,在嘗試回答的同時,也讓藝術家有機會理解參觀者最直接的感受和回饋。賞識思維的推廣計畫,形成的一種正向的相互學習關係。

智邦科技於2000年設立智邦藝術基金會,長期耕耘藝術領域,透過集團資源來推動藝術教育,除了一般民眾,也讓長者、身心障礙者、原住民都能親近藝術,實現 Art for all 的理念。同時,也在藝術教育中融入性別平等、重視人權、公民意識、尊重多元文化等永續發展目標,並透過「新竹市鐵道藝術村」、「Arttime藝術網」進行虛實整合的藝術教育推廣。

智邦藝術基金會

集結集團資源來推動藝術教育,透過不同管道讓不同族群的民眾親近藝術、貼近藝術,讓藝術成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新竹市鐵道藝術村

藝術教育需有實體場域實踐,智邦與新竹市政府合作改造新竹市鐵道藝術村,提供藝術家創作空間及舞台,導入資通訊技術,調整動線,活化空間功能,讓閒置空間賦予新的生命。2021年共開館238天,舉辦20場展覽,累積24,736參觀人次。

新竹市鐵道藝術村

藝術教育需有實體場域實踐,智邦與新竹市政府合作改造新竹市鐵道藝術村,提供藝術家創作空間及舞台,導入資通訊技術,調整動線,活化空間功能,讓閒置空間賦予新的生命。2021年共開館238天,舉辦20場展覽,累積24,736參觀人次。

Arttime藝術網

為了匯集藝術資源,擴大影響力,智邦創建Arttime藝術網,串聯藝術團體,提高活動曝光度,優化藝術社群交流。2021年共刊載401則藝文快訊,發佈 260則電子報,網站瀏覽人數20,400人次。

Our Initiatives

智邦攜手國立故宮博物院齊力推廣「賞識思維 (Artful Thinking)」
智邦攜手國立故宮博物院齊力推廣「賞識思維 (Artful Thinking)」

ESG 亮點案例 | 社會面 👪 智邦藝術基金會 ESG 亮點案例 | 社會面 👪 智邦藝術基金會 智邦攜手國立故宮博物院齊力推廣「賞識思維 (Artful Thinking)」2021年起基金會在「推廣文化藝術教育」這個任務上,希望回到本質上討論「如何讓大家更親近藝術」。近年「藝術進入生活」的觀念不論在藝文館舍又或是教育現場被大量運用及提及。 回應這個主題,藝術基金會藉由小型展覽「藝術是什麼 What’s Art?」和「藝術憑什麼 Why Art ?」倡議大眾一起動腦思考:什麼樣的創作會被稱為藝術?藝術家是一個什麼樣的身份、職業?藝術近年為什麼這麼熱門?藝術憑什麼可以作為一種思考訓練的工具? 上述展覽回饋,基金會逐步理解大家不是無法親近藝術,而是沒有親近藝術的方法。做為一個展覽的觀賞者,當我走進一個不太熟悉主題的展場時: 「我要看什麼?怎麼看?看完之後,我又獲得了什麼?」做為藝術教育推廣者的我們,則是思考:「要如何協助觀賞者有觀看的方法,但又不限制觀看的想像。」 和國立故宮博物院合作推廣「賞識思維 (Artful Thinking)」的課程設計, 基金會嘗試採用哈佛大學教育研所所提出的「賞識思維Artful Thinking」作為觀看方法,和故宮及第一線的導覽工作者進行課程、活動設計,以協助展覽觀賞者觀看展覽。 此專案目前開發8種不同的學習單,供觀眾和導覽工作者互動學習。

智邦攜手義築協會進行台東霧鹿國小校園空間改造
智邦攜手義築協會進行台東霧鹿國小校園空間改造

ESG 亮點案例 | 社會面 👪 智邦藝術基金會 ESG 亮點案例 | 社會面 👪 智邦藝術基金會 智邦攜手義築協會進行台東霧鹿國小校園空間改造 霧鹿部落位於南橫公路深處群山環抱的,而智邦藝術基金會和霧鹿部落的緣分,要從大提琴家 David Darling和霧鹿布農族合作、並由智邦藝術基金會大力支持的專輯《Mihumisa(n)g祝福你》講起。因為這張專輯的現地合作,跨文化之間的對話和交流,讓來自土地的歌聲,有了不一樣的樣貌,留下難能可貴的聲音紀錄,而當時透過智邦藝術基金會,也成立「霧鹿兒童音樂發展基金」,來作為對部落的回饋,每賣一張專輯都提撥50元做回饋基金,希望部落文化能繼續傳承並為社區盡一份心力。因此,智邦藝術基金會於2021延續這段緣份,與部落的重要據點霧鹿國小再啟合作,從硬體改造到軟體搭架,一點一點繼續前進。 經與霧鹿國小校長的充分討論之下,智邦藝術基金會委託臺灣義築協會將原有原司令台改造成布農族的達路汗小學堂(taluhan),並進行許多校園空間的改造,期待能活化校園並開創更多元的學習場域。霧鹿國小校長表示布農族語中「達路汗」有聚會所的意思,是族人生活中集會的中心,達路汗小學堂的目標在創造一個適合「人聚」的空間,並計畫在之後能進行相關部落文化的傳承行動,期能將部落文化及山林的生活記憶重新和族人連結。 URL 部落格Facebook 貼文

智邦支持龐畢度913藝術推廣專案
智邦支持龐畢度913藝術推廣專案

ESG 亮點案例 | 社會面 👪 智邦藝術基金會 ESG 亮點案例 | 社會面 👪 智邦藝術基金會 智邦支持龐畢度913藝術推廣專案龐畢度913藝術推廣專案由法國龐畢度中心兒童藝廊,和台灣聯合數位文創公司共同合作,獲文化部與智邦藝術基金會支持,以「以人為本,前進偏鄉,翻轉教育」為目標,開往全臺偏遠地區實施藝術教育。2021年年度主題【哇!馬戲團】,透過動態雕塑大師─亞歷山大.考爾德(Alexander Calder)創作「馬戲團」作品的概念,讓孩子們能夠運用日常生活常見的元素,在遊戲中了解並感受當代藝術的歡樂魅力。 本專案共有5所學校,共計約450名教師和學員完成課程,廣受校方和學員好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