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社會責任

智邦藝術基金會

智邦藝術基金會成立於2000年,推廣文化藝術教育、建立台灣藝術家資料庫、推動藝文社區總體營造,並以建構文化創意藝術社群為宗旨。智邦藝術基金會設立專屬網站,推廣藝文活動資訊,主動向一般大眾報導台灣當代藝術家,成為線上交流平台。透過各種推廣活動贊助,如贈票、購買優惠,提升獨立藝術工作者、小型藝術團隊能見度。

智邦藝術基金會也致力於維護社區中的古蹟、歷史建物,包括台北市定古蹟天母白屋、新竹市鐵道藝術村,保留舊建築特色與文化價值,透過藝術駐村、藝術義工、美學教育…等活動進駐,輔以新健康觀念,陶冶社區居民身心。與在地教學機構合作,如陽明大學、台北教育大學、清華大學(新竹教育大學)、交通大學…等,使公共空間成為學校與社區的交流場域。

智邦藝術基金會2018空間經營專案-天母白屋

智邦藝術基金會積極推動社會公益活動,自2016年7月20日起至2018年6月30日期間,進駐營運天母白屋,為當地社區與大眾舉辦藝術生活、身心健康主題活動,以藝術教育資源,結合榮總高齡醫學中心資源,最好的老齡生活型態介紹給社區,並結合各種有助健康的生活美學。3年期間開館730天,舉辦225場講座、課堂,創造6551個活動參與人次,擴大對『美』的想像,提供社區交流、校外教學的平台。天母白屋擁有60年歷史,在韓戰時期曾做為美軍宿舍,而為回應地方對白屋的回憶與活化期待,北市都更處受台銀委託代管,並由「智邦藝術基金會」進駐管理,以「在地安老」為主題,將天母白屋定位為「高齡生活實驗場」,提供居民互動、連繫情感的環境,創造志工機制,讓已經退休而閒置的高階人才再度擁有發揮的舞台。開展多元化與多面向的無齡發展

智邦藝術基金會空間經營專案-新竹市鐵道藝術村

自2016年6月起智邦藝術基金會以「在地藝文」、「親子共樂」兩大主題參與鐵道藝術網絡計畫,進駐經營新竹市鐵道藝術村。將原先定位為地區藝文活動中心的鐵道倉庫,打造成一個親子共遊,共樂,共享,共同成長的基地。透過適合親子的生活美學展演,將藝術的種子撒下,透過「美」這個話題,開啟兩代交流互動。擁有溫暖的家庭生活,也給予人們更多正面能量,進而讓城市擁有更溫和的氣質,更充沛的活力。2018年朝國際駐村方向發展,增加國內外藝術交流,將多元的藝術養分注入地方,每年舉辦駐村藝術家甄選以提供專屬駐村工作空間,並以育成的概念支持駐村藝術家舉辦展覽、課程以及各種藝術推廣活動,扶植藝術創作能量。2018年贊助之駐村藝術家為張皓涵、范思琪、魏子喻、曾貞源、楊瀚橋,為藝術創作者媒合各種創作、教學合作機會,同時於當年度提供了45場藝術講座、導覽活動,並桃竹苗地區的大專院校創造藝術交流平台,透過空間、勞務、資源的交換,使新生代的藝術創作者彼此合作,使得創作成果擁有精緻的效果,曝光率更大的舞台。統計2016-2018年到訪人次,將原本每個月平均1,200造訪人次,提升至每月2,600人次,達到活化文化資產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