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4智邦「生物多樣性」行動回顧
ESG 亮點案例 / 環境面 🌄 /企業永續辦公室 / March 21th,2025
2024年智邦參與農業部林業及自然保育署之「自然碳匯與生物多樣性專案媒合平臺」,自主申請「竹迎蝠氣,城市人與自然共融」專案,以具體行動響應聯合國「昆明-蒙特婁全球生物多樣性框架」。
秉持「Making Partnership Work」的精神,智邦以大新竹在地出發,公私協力並串聯民間團體、研究單位,支持新竹主要流域之蝙蝠生物多樣性調查,舉辦多場環境教育講座及工作坊,號召企業員工及一般大眾參與,促使大眾了解生物多樣性及城市生態,期許未來於城市達成「人與自然共融共存」的目標。

以在地出發,建立生態環境關懷意識
智邦於新竹科學園、竹北AI智慧園區皆設有廠區,儘管皆未位於生物多樣性熱點區域,但位於城市內的公司周邊亦可觀察到淺山與都市邊緣常見的野生動物,例如:蝙蝠、蜂類等生物。當我們對照國土生態綠網,得知新竹縣市境內有「鳳山溪及頭前溪流域保育軸帶」,而此區關注物種包含2種蝙蝠,分別為:IUCN列名之國家瀕危物種(NEN)霜毛蝠(Vespertilio sinensis)、國家易危物種(NVU)金黃鼠耳蝠(Myotis formosus flavus)。故我們以此主題展開環境教育推廣。
這些人們陌生的生物,在都市及鄉村地區深具生態系服務價值,卻因人們的不認識及誤解迷思,而有保育難度。智邦以自身周邊環境出發,結合「友善城市野生動物棲所營造」之概念,推展蝙蝠及獨居蜂主題之環境教育活動,藉此逐步建立員工及一般大眾對生態環境的關懷意識。

「新竹幸蝠城」生態講座
2024年智邦與社團法人台灣蝙蝠學會合作,於8月舉辦首場講座-「新竹幸蝠城」。邀請張鈞傑老師以深入淺出的方式,帶領同仁揭開蝙蝠的神秘面紗,了解其在環境中所扮演的重要角色。
蝙蝠為生態系之「保護傘物種(umbrella species)」,可維持生態系統的健全運作。世界各地不同種類的蝙蝠也具有不同的食性,例如:幫助植物授粉、吃掉田間害蟲及都市中的蚊子,對我們的城市生活帶來益處,也創造龐大的農產經濟價值。
由於蝙蝠出沒的時間在黃昏至夜晚,人耳亦聽不到其發出的超音波音頻,因此較難察覺牠們的蹤跡。然而,位於新竹市區的六燃大煙囪緊鄰民宅,竟有一群珍貴的「霜毛蝠」長期棲息於此,已與社區共生,春夏傍晚常可見到牠們的飛行覓食。
張老師亦分享長期觀測趨勢,因大環境變動,霜毛蝠的族群數量正減少,值得我們長期持續關注。目前可利用專門的監測器材收集蝙蝠音頻及辨認種類,同時可製作蝙蝠巢箱並架設在適合的地點,以增加其棲息環境。
最後,回歸自身的生活脈絡,尤其在東方文化,蝙蝠有「福」氣意涵,在各地廟宇及傳統建築的浮雕、金爐、繪畫,常可見到蝙蝠化身為喜氣的圖騰象徵。原來蝙蝠早已融入我們的生活文化中。
整場講座,同仁們皆聚精會神,且時常有好奇提問,氣氛熱絡,獲得滿滿的收穫。

蝙蝠屋製作與聲音調查體驗工作坊
延續講座,緊接著於9月舉辦兩場蝙蝠工作坊,帶領同仁走進校園及社區,動手敲打木板製作蝙蝠巢箱及傍晚體驗蝙蝠聲音調查。
- 蝙蝠屋製作
此次工作坊地點選定新竹市建功國小辦理,首先由黃金蝙蝠生態館張恒嘉館長介紹蝙蝠的多樣性以及其所面臨的生存危機,並進一步帶領學員認識蝙蝠棲所,說明蝙蝠屋形式與功能。接著由台灣永續聯盟王宣秘書長帶領學員親手製作蝙蝠屋。
大家分組進行,無論是親子組、好友組、同事組、學生組,皆展現了團隊合作的精神,合力完成蝙蝠屋。最後,更搭配蝙蝠燈籠DIY製作,讓參加的大朋友小朋友帶回家作紀念,也在生活中更加認識蝙蝠這種「很讚」的生物。
儘管活動當天大雨傾瀉,卻沒有澆熄大家的熱情。在老師們的帶領下,整場活動笑聲不斷,也驚喜連連。
- 蝙蝠超音波調查-科學公民體驗工作坊
傍晚,我們移動到「大煙囪下的家」,實地觀察蝙蝠,同時也初次體驗蝙蝠聲音調查的流程和方法。
由陽明交大計畫助理蔡乙慈老師、社團法人台灣蝙蝠學會張鈞傑理事、黃金蝙蝠生態館張恒嘉館長,帶領學員走入社區巷弄,就近觀察「國家瀕危物種-霜毛蝠」的活動及棲息環境。
搭配蝙蝠超音波偵測器(Echo Meter Touch 2)及手機App,借助科技的力量,讓學員能「看見」蝙蝠在夜空中所發出的回聲定位,也更深刻體會原來蝙蝠就在我們周遭,且與人們的生活如此緊密。大家也擁有一次難忘的公民科學初體驗。

獨居蜂巢箱DIY工作坊
除了夜晚的蝙蝠能為城市生活帶來益處,白天還有另一群不起眼的生物,也對生態環境很重要,亦即「獨居蜂」。
獨居蜂工作坊由臺灣蜂類保育協會蔡明憲理事長、黃金蝙蝠生態館張恒嘉館長、打貓藜園吳彥呈師傅帶領學員手作巢箱及認識獨居蜂。
講座以完整的知識,教導大家區別生活中各種常見的蜂類以及牠們對人類生活的助益,讓「蜂」不再只有產蜜或螫人的印象,更了解其為自然界提供授粉、維持平衡的生態服務之重要性。
巢箱製作的部分,學員們協力合作,從竹材的切割、打磨等工法,一步步為獨居蜂打造專屬的巢箱。整個過程,學員們不僅學會裁切工具的使用,在細心、耐心及堅持下,亦合力完成了精美的獨居蜂小屋。雖然揮汗如雨,但大家也不以為意,並且期待未來獨居蜂能入住。

寓教於樂,發現智邦小森林的動植物
2024年我們也於智邦內部舉辦「智邦小森林」講座及「愛自然iNaturalist尋寶競賽」,並邀請荒野保護協會指導iNaturalist App的操作。讓同仁們在工作之餘,以輕鬆有趣的方式,就近觀察身邊的動植物,並且藉由科技工具的輔助,達到「遊戲中學習的樂趣」。總計共觀察到434筆生物紀錄。(包含:園藝景觀植物)

未來展望
智邦身為網路通訊領導公司,透過先進通訊技術與人工智慧科技「讓萬物皆可連」。同樣的概念應用在智邦 ESG 行動上,未來將持續發揚此精神,於「生物多樣性主流化」的不同層面發揮影響力,包含: 工作場域、社區合作、校園…等,帶領員工關注在地的城市生態,並與協力夥伴合作,推展陸域及流域環境教育行動,善盡企業之責任。

亮點成果
舉辦4場城市友善野生動物棲所營造工作坊及講座 |
---|
舉辦2場員工環境教育活動(智邦小森林) |
工作坊及員工環境教育活動共計180人次參與 |
支持「社團法人台灣蝙蝠學會」執行新竹地區蝙蝠生物多樣性調查。範圍與時間:國土生態綠網「鳳山溪及頭前溪流域」之溪流沿岸,共兩季 |
相關文件
智邦科技攜手島港豐巢,透過生態導覽體驗與藝文活動支持,深化在地連結
accton_summer2025-04-18T10:36:03+08:00April 18th, 2025|
2024智邦「生物多樣性」行動回顧
accton_summer2025-03-21T13:21:10+08:00March 21st, 2025|